《中醫詞典》解釋「內傷濕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內傷濕痰

內傷濕痰是一種病證名,屬於濕痰證之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身或熱或不熱,體重足酸,嘔而不渴,胸膈滿,時吐痰,身體軟倦。內傷濕痰常因脾胃陽虛、水液停留、生濕釀痰而發生。治療上宜以理脾燥濕為主,可使用二陳平胃散、二陳羌防湯、梔連二陳湯、六君子湯等方劑。

內傷濕痰的病因

內傷濕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脾胃陽虛:脾胃主要負責運化水液,若脾胃陽氣虛弱,則無法正常運化,導致水溼停留,形成濕氣,進而生成痰。
  2.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甘甜等厚重的食物,會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脾胃功能降低,水溼無法適時排出,形成濕氣,進而生成痰。
  3. 情志不遂:長期情緒不穩定、憂慮或抑鬱等不良情緒,會對肝氣產生負面影響,肝氣鬱結會橫逆攻擊脾胃,使脾胃運化失常,水溼停留,形成濕氣,進而生成痰。
  4. 久病體虛:長期患有某些疾病,會導致人體虛弱,脾胃功能受損,水溼停留,形成濕氣,進而生成痰。

內傷濕痰的臨床表現

內傷濕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身或熱或不熱:患者常表現為身體有或有時有熱感,但體溫多不超過37.5℃。
  2. 體重足酸:患者常感到四肢酸軟無力,體重增加。
  3. 嘔而不渴:患者常出現嘔吐的症狀,但沒有口渴的感覺。
  4. 胸膈滿:患者常感覺胸膈悶悶不舒服,呼吸困難。
  5. 時吐痰:患者有時會咳嗽並嘔出痰液,痰多呈白色且稀薄。
  6. 身體軟倦:患者常感到身體虛弱無力,容易疲倦乏力。

內傷濕痰的診斷與治療

內傷濕痰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並結合相關檢查進行確診。

治療上以理脾燥濕為主,常使用二陳平胃散、二陳羌防湯、梔連二陳湯、六君子湯等方劑治療內傷濕痰。

內傷濕痰的預防

內傷濕痰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飲食有節:飲食要清淡,避免過多攝取生冷、油膩、甜食等,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2. 情志舒暢: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避免長期情緒不穩定或過度憂慮,以免影響肝氣。
  3. 適當鍛鍊:進行適度的運動鍛鍊,增強體質,提高脾胃功能。
  4. 定期健康檢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及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