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傷濕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內傷濕痰,病證名。濕痰證之一。見《症因脈治.內傷痰症》。證見身或熱或不熱,體重足酸,嘔而不渴,胸膈滿,時吐痰,身體軟倦。多因脾胃陽虛,水液停留,生濕釀痰所致。治宜理脾燥濕為主,用二陳平胃散、二陳羌防湯、梔連二陳湯、六君子湯等方。

內傷濕痰是指因脾胃陽虛,水液停留,生濕釀痰所致的病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身或熱或不熱,體重足酸,嘔而不渴,胸膈滿,時吐痰,身體軟倦。

治療上宜以理脾燥濕為主,可用二陳平胃散、二陳羌防湯、梔連二陳湯、六君子湯等方。

內傷濕痰的病因病機

內傷濕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脾胃陽虛:脾胃主運化水液,若脾胃陽虛,則運化失常,水液停留,生濕釀痰。
  2.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厚味,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水液停留,生濕釀痰。
  3.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橫逆犯脾,亦可導致脾胃陽虛,水液停留,生濕釀痰。
  4. 久病體虛:久病體虛,脾胃功能失調,水液停留,生濕釀痰。

內傷濕痰的臨床表現

內傷濕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身或熱或不熱:內傷濕痰的患者,常常表現為身熱或不熱,但多不超過37.5℃。
  2. 體重足酸:內傷濕痰的患者,常常表現為體重增加,四肢酸軟無力。
  3. 嘔而不渴:內傷濕痰的患者,常常表現為嘔吐,但不伴有口渴。
  4. 胸膈滿:內傷濕痰的患者,常常表現為胸膈滿悶,呼吸不暢。
  5. 時吐痰:內傷濕痰的患者,常常表現為時吐痰,痰多色白而稀。
  6. 身體軟倦:內傷濕痰的患者,常常表現為身體軟弱無力,疲倦乏力。

內傷濕痰的診斷

內傷濕痰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相關檢查,可以做出診斷。

內傷濕痰的治療

內傷濕痰的治療,以理脾燥濕為主,可用二陳平胃散、二陳羌防湯、梔連二陳湯、六君子湯等方。

內傷濕痰的預防

內傷濕痰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飲食有節:飲食要清淡,少食生冷肥甘厚味,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2. 情志舒暢: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以免肝氣鬱結,橫逆犯脾。
  3. 適當鍛鍊:適當鍛鍊,增強體質,以提高脾胃功能。
  4. 定期體檢: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