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傷泄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內傷泄瀉,病證名。見《症因脈治》卷四。包括積熱泄瀉、積寒泄瀉、痰積泄瀉、食積泄瀉、脾虛泄瀉,及氣瀉、積瘀泄、酒泄、腎泄、肝泄等。參見各條。
內傷泄瀉,是指由於內臟功能失調,導致腸道傳導和吸收功能紊亂,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水分增多的症狀。
內傷泄瀉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泄瀉。
-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如長期抑鬱、焦慮、緊張等,可導致肝氣鬱結,脾失健運,出現泄瀉。
- 勞累過度:勞累過度,可導致氣血不足,脾胃功能失調,出現泄瀉。
-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如風、寒、暑、濕、燥、火,可侵犯人體,損傷脾胃,導致泄瀉。
內傷泄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大便次數增多,每日可達數次至十餘次,甚至不止。
- 糞質稀薄,呈水樣或蛋花樣。
- 腹痛不適,可伴有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 面色萎黃,精神不振,四肢乏力。
內傷泄瀉的治療,以調理脾胃、止瀉止痛為主。常用中藥有白朮、茯苓、山藥、澤瀉、白扁豆、甘草等。
內傷泄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有節,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
內傷泄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