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腸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腸垢,中醫名詞,證名。大便時排出的腐濁垢膩之物。因濕熱邪毒鬱滯腸道所致。
《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腸垢者,腸間津汁垢膩也。」便腸垢,可見於熱痢、協熱利等。
《雜病源流犀燭.痢疾源流》:「其冷熱蘊結腸胃間,滑泄垢膩者,名腸垢,即為熱痢,宜芩連芍藥湯。」
《傷寒捷訣.腸垢鶩溏》:「凡傷寒自利,有因三陽傳陰經而下利者,為協熱利,協熱利者,曰腸垢,臍下必熱,宜黃芩湯、葛根湯主之。」
腸垢的症狀表現為大便時排出腐濁垢膩之物,常伴有腹痛、腹瀉、發熱等症狀。
腸垢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清熱解毒、利濕通便為主,可用黃芩湯、葛根湯等中藥治療。
腸垢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大便通暢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