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傷噎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內傷噎膈,又稱內傷飲食停滯,是指因情志不遂,飲食不節,或過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或久病體虛,陰液虧損,導致胃氣上逆,膈肌不通,飲食停滯而成的病證。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飲食不下,胸膈痞悶,噯氣頻作,或伴有嘔吐、呃逆、腹脹、便溏等症狀。

病因病機

內傷噎膈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可導致胃氣上逆,膈肌不通,飲食停滯。
  2.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可導致胃腸積熱,胃氣上逆,膈肌不通,飲食停滯。
  3. 久病體虛:久病體虛,陰液虧損,胃氣虛弱,可導致胃氣上逆,膈肌不通,飲食停滯。

臨床表現

內傷噎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飲食不下:患者飲食後,食物不能下行,停滯在胸膈之間,可出現進食困難,吞咽不利,甚至嘔吐、呃逆等症狀。
  2. 胸膈痞悶:患者常感到胸膈部位脹悶不適,或有灼熱感,或有疼痛感。
  3. 噯氣頻作:患者常常出現噯氣頻作,噯氣後可感到舒適。
  4. 腹脹:患者可出現腹脹,腹部膨隆,按之不痛。
  5. 便溏:患者可出現便溏,大便不成形。

診斷與鑑別診斷

內傷噎膈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飲食不下,胸膈痞悶,噯氣頻作,腹脹,便溏等症狀,並結合病史,可以做出診斷。

內傷噎膈與其他疾病在臨床表現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食管癌、胃癌等,在診斷時應注意鑑別。

治療

內傷噎膈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養陰生津為主。常用方藥有二母二冬湯、啟膈散、麥門冬湯等。

預防

內傷噎膈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2. 飲食有節,不宜過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
  3.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內傷噎膈是中醫內科常見病,其發病原因複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較多。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