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傷腋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內傷腋痛
內傷腋痛為中醫病證名,指因情志失調、臟腑功能紊亂或內生邪氣上擾所致之腋下疼痛。此症首見於《症因脈治·腋痛論》,其病機多與肝、肺、腎三臟功能失調相關,臨床須辨明病因,分型論治。
病因病機
- 郁怒傷肝: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情志抑鬱或暴怒傷肝,則肝氣鬱結,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鬱而化火,循肝經上擾腋下,發為疼痛。此類腋痛多伴胸脅脹滿、煩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症。 - 積熱熏肺:
肺主氣,司呼吸,其經脈循行過腋。若肺熱壅盛(如外感化熱或痰熱內蘊),熱邪循經上灼腋下,可致腋痛,常兼見咳嗽、痰黃黏稠、胸悶氣促等肺系症狀。 - 腎火上衝:
腎陰虧虛,虛火內生,或腎陽不足,龍雷之火上浮,均可沿經脈上衝至腋,引發疼痛。此類腋痛多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陰虛)或畏寒肢冷(陽虛浮火)等腎虛見症。
辨證要點
- 肝鬱化火:腋痛脹悶,情緒波動加劇,舌紅苔黃,脈弦數。
- 肺熱壅盛:腋痛灼熱,咳嗽痰黃,脈滑數。
- 腎虛火旺:腋痛隱隱,午後或夜間加重,兼見腎陰虛或腎陽虛之象。
治療原則
中醫治此症,首重調理臟腑、疏導氣機:
- 肝鬱化火:宜疏肝瀉火,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或龍膽瀉肝湯清肝經濕熱。
- 肺熱壅盛:宜清肺瀉熱,方選瀉白散或千金葦莖湯化裁。
- 腎虛火旺:陰虛者滋腎降火,用知柏地黃丸;陽虛浮火者引火歸元,選金匱腎氣丸加減。
此症須與外感風熱或跌打損傷所致腋痛鑑別,內傷腋痛以臟腑內因為本,外無形傷腫脹,治當標本兼顧,以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為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