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傷中風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內傷中風證

定義
內傷中風證,又稱「類中風」,屬中風病證之一,其發病機制與外感風邪無關,而由內傷因素所致,故稱「內傷」。因其臨床表現與外感中風相似,如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等,故亦歸類於「中風」範疇。

病因病機

  1. 情志失調:長期憂思惱怒,肝陽上亢,化風內動,上擾清竅,發為中風。
  2.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痰濕內生,鬱久化熱,痰熱上蒙清竅,阻滯經絡。
  3. 勞倦過度:氣血耗損,陰虛陽亢,虛風內動,或氣虛血瘀,脈絡不通。
  4. 臟腑虛衰:尤以肝腎陰虛為要,陰不制陽,風陽上擾,或氣血兩虛,腦脈失養。

證候特點

  • 風陽上擾證:頭暈目眩,面赤耳鳴,突然昏仆,舌紅苔黃,脈弦數。
  • 痰熱腑實證:神昏譫語,喉中痰鳴,腹滿便祕,舌苔黃膩,脈滑數。
  • 氣虛血瘀證:肢體痿軟無力,面色蒼白,舌淡紫或有瘀斑,脈細澀。
  • 陰虛風動證:手足蠕動,眩暈耳鳴,舌乾紅少苔,脈細數。

與外感中風之鑒別
外感中風多因風寒濕邪侵襲,常見惡寒發熱、頭痛身楚等表證;內傷中風則無外感徵象,而以內傷基礎病機為主,如肝陽、痰火、氣血逆亂等。

相關中醫名詞

  • 類中風:泛指非外感所致之中風,涵蓋內傷中風證。
  • 中臟腑:指中風病位深及臟腑,症見神昏、失語等,內傷中風重者多屬此類。
  • 中經絡:病位較淺,僅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內傷中風輕證或屬此範疇。

治法舉要

  • 平肝熄風:如天麻鉤藤飲。
  • 化痰通腑:如星蔞承氣湯。
  • 益氣活血:如補陽還五湯。
  • 滋陰潛陽:如鎮肝熄風湯。

內傷中風證的辨證需結合患者體質、病史及四診合參,以明確病機,對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