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內濕病證

內濕是一種由於脾腎陽虛和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的體內水濕停滯病證。常見症狀包括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治療上主要以健脾溫腎利濕為主。

內濕病因病機

內濕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厚味等損傷脾胃,導致脾失健運,水濕停滯。
  2. 久病體虛:長期患病使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失常,引起水濕停滯。

內濕臨床表現

內濕病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消化系統症狀: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噁心嘔吐、大便溏薄、便不成形等。
  2. 泌尿系統症狀:尿少、尿不利、尿色混濁等。
  3. 皮膚症狀:皮膚水腫、皮膚瘙癢等。
  4. 其他症狀: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四肢乏力、倦怠無力、舌淡苔白、脈濡緩等。

內濕診斷

內濕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閤中醫四診進行辨證。

內濕治療

內濕的治療以健脾溫腎利濕為主。常用方藥有:

  1. 參苓白朮散:健脾益氣,利濕消腫。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水腫等症。
  2. 五苓散:利水滲濕,溫陽化氣。適用於脾腎陽虛,水濕內停所致的尿少、水腫、大便溏薄等症。
  3. 真武湯:溫陽利水,化痰止咳。適用於脾腎陽虛,水濕停聚,痰飲內生所致的咳嗽痰多、氣短乏力等症。

內濕預防

內濕的預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飲食宜清淡,少食生冷肥甘厚味。
  2.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腐爛變質的食物。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內濕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證,其病因病機複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患者在治療時一定要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