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實外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內實外虛

內實外虛是中醫學中的一種脈象,特點是脈來遲緩,去時急疾。這種脈象表明內有實邪,外有虛證。內實邪指的是內臟的實邪,如痰飲、食積、瘀血等;外虛證指的是表虛證,如衛氣虛、陽氣虛等。內實外虛的病機是內邪外虛互為因果,互相影響。內邪有餘會導致氣血津液的運行失調,使衛氣虛弱,陽氣不足;而表虛證會使內邪更易侵犯人體,加重內邪的病情。

內實外虛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脈象來遲去疾、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四肢冰冷、乏力、食慾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細弱等。

治療內實外虛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熱解毒,化痰散結;補益氣血,溫陽扶正;調理脾胃,健運化滯;疏風散寒,宣肺解表等。

預防內實外虛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等。

內實外虛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病證,治療方法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以取得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