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腸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腸風,中醫病名。以便血為主證的疾病。出自《素問·風論》。

  1. 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於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治用卷柏散、內補散等方。
  2. 指內痔、外痔、舉痔、脫肛、肛瘺出血。《世醫得效方》:“槐角圓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各道四面弩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纒。”
  3. 指因風邪而便純血鮮紅的病癥。《證治匯補》:“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其證便前出血如註,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外風用槐角丸或柏葉湯;內風用胃風湯加人參胃風湯。
  4. 指以濕熱為主因的下血。《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鬱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治宜槐花散,或四物湯加阿膠、山梔、地榆。風入大腸,留滯不散,挾濕而成者,宜加減四物湯;陰虛血不循經而成者,宜四物湯、地榆散合用。”參見便血有關各條。
  5. 經外穴別名,即陽剛。參見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