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腸風」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1-03-26腸風
1.病名。以便血為主證的疾病。出《素問.風論》。
⑴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於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治用卷柏散、內補散等方。
⑵指內痔、外痔、舉痔、脫肛、肛瘺出血。《世醫得效方》:「槐角圓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各道四面弩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瘺。」
⑶指因風邪而便純血鮮紅的病癥。《證治匯補》:「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其證便前出血如註,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外風用槐角丸或柏葉湯;內風用胃風湯加人參胃風湯。
⑷指以濕熱為主因的下血。《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鬱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治宜槐花散,或四物湯加阿膠、山梔、地榆。風入大腸,留滯不散,挾濕而成者,宜加減四物湯;陰虛血不循經而成者,宜四物湯、地榆散合用。」參見便血有關各條。
2.經外穴別名,即陽剛。參見該條。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