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外喉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內外喉腫

病名:內外喉腫為咽喉科常見病症,多因肺胃鬱火熾盛,邪毒壅滯於咽喉所致。其病機主要與氣血瘀阻、熱毒蘊結相關,屬中醫「喉痹」「喉風」範疇。

病因病機

  1. 肺胃鬱火:過食辛辣炙煿,或外感風熱邪氣,內傳肺胃,化火生毒,上攻咽喉。
  2. 邪毒聚結:熱毒燔灼咽喉,導致局部氣血壅滯,經絡阻塞,發為腫痛。
  3. 陰陽失調:如《喉科指掌》所言「陰陽相結」,提示此症可能兼夾虛實寒熱錯雜之象,如素體陰虛者易因火鬱而加重病情。

臨床表現

  • 咽喉紅腫灼痛,甚則蔓延至頸外,腫脹僵硬。
  • 吞嚥困難,湯水難下,伴有發熱惡寒等表裏俱熱之症。
  • 若熱毒腐肉,可見咽喉潰爛生斑,舌紅苔黃,脈洪數或弦數。

治法
瀉火解毒、消腫止痛為主,佐以疏風散邪或涼血化瘀。

  • 主方: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加減,清熱解毒力強,適用於熱毒熾盛者。
  • 加減
    • 肺熱盛者,加黃芩、桑白皮以清肺瀉火。
    • 胃火熾者,加石膏、知母以清胃降火。
    • 腫痛甚者,加射干、山豆根、牛蒡子利咽消腫。
    • 兼痰瘀者,加浙貝母、赤芍化痰散結。

古籍佐證
《喉科指掌》指出此症「生於關內下部」,強調其病位深在,且因「內外皆腫」反映熱毒內外充斥之勢,治療需內外兼顧。若見「爛斑」,則為火毒腐蝕黏膜之象,需加重涼血解毒之品,如玄參、牡丹皮。

其他療法

  • 外治:可配合冰硼散、錫類散吹喉,或六神丸研末局部塗敷,以清熱止痛。
  • 針刺:取少商、商陽點刺出血,或針合谷、尺澤、天突等穴,瀉肺胃實熱。

此症預後多屬良好,然需辨明虛實,若遷延不癒或反覆發作,可能轉為陰虛火旺或氣虛毒滯之證,治法亦當隨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