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納甲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納甲法是中醫理論中用以推算人體臟腑與天干地支之間關係的方法。納甲法認為,人體臟腑與天干地支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即五臟對應五行,五行對應天干地支。因此,通過觀察天干地支的變化,可以推測人體臟腑的盛衰。納甲法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診斷疾病和指導治療。

納甲法源於《黃帝內經》,在《素問·天元紀大論》中記載:「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人有五臟,五臟有五行,以生五氣,以生五味,以生五色,以生五聲,以生五藏。」這段話說明了天干地支與人體臟腑之間的對應關係。

納甲法中的天干地支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納甲法中的五臟分別為心、肝、脾、肺、腎。五臟對應五行,即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納甲法中的五氣分別為風、寒、暑、濕、燥。五氣對應五味,即風味辛、寒味酸、暑味苦、濕味甘、燥味鹹。

納甲法中的五色分別為青、赤、黃、白、黑。五色對應五聲,即青色為角、赤色為徵、黃色為宮、白色為商、黑色為羽。

納甲法中的五藏分別為心包、小腸、胃、大腸膀胱。五藏對應五味,即心包味辛、小腸味酸、胃味苦、大腸味甘、膀胱味鹹。

納甲法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診斷疾病和指導治療。例如,如果一個人患有心臟病,可以根據納甲法推測出他的五行屬性,然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納甲法是一種古老的中醫理論,至今仍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然而,由於納甲法涉及到天干地支等複雜的概念,因此在臨床應用時需要有一定的中醫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