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納子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納子法

納子法,又稱納支法,是一種中醫針灸手法,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疾病。其操作方法是:用一根毫針,從患兒的足底湧泉穴刺入,沿足內側向上刺至大腿根部,然後將針尖向內彎曲,使針身與皮膚平行,並用手指捏住針柄,輕輕提拉,使針身在皮下緩慢移動,直至針感傳至患兒的上腹部。此法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健脾消食的作用,對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納子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針灸手法,但在操作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針刺的深度要適當,一般以不超過皮下為宜。
  2. 針感要以酸脹、麻木、沉重為宜,切忌針刺過深,以免損傷皮膚和肌肉。
  3. 針刺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5-10分鐘為宜。
  4. 針刺後要注意觀察患兒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拔出針具。

然而,在使用納子法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需遵守:

  1. 納子法不宜用於孕婦和體弱多病者。
  2. 納子法不宜用於急性發炎、出血性疾病和腫瘤等疾病。
  3. 納子法不宜用於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儘管納子法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上幾點,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