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奶麻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奶麻子

奶麻子,又稱奶麻,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身上。該病的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口腔黏膜潰瘍等。

傳播途徑

奶麻子的傳染途徑主要為飛沫和直接接觸。患者在咳嗽、打噴嚏等動作時,會將病毒釋放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後就會被感染。此外,患者的唾液、鼻涕、痰液等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如果健康人接觸到這些分泌物,就有可能被感染。

症狀

奶麻子的潛伏期一般為10-14天。發病初期,患者會出現發熱、頭痛、全身痠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隨後,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疹,這些斑疹逐漸融合成片,並逐漸變成水泡。水泡破裂後,會形成糜爛面,並伴有疼痛感。在口腔黏膜上,也會出現潰瘍。

治療與預防

奶麻子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包括退熱、止痛、抗感染等。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腦炎等,則需要進行積極治療。

奶麻子的預防主要是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接觸患者。如果家中有患者,要注意做好隔離,並定期對環境進行消毒。此外,還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果、適當鍛鍊等方式來增強免疫力。

注意事項

奶麻子是比較常見的兒童傳染病,但如果治療及時,一般不會有嚴重的後果。因此,家長們要注意做好預防,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