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奶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奶癬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濕瘡,也被稱為乳癬、胎癬或胎(疒斂)瘡。這種疾病多因嬰兒體質特點,使得風濕熱毒積聚在肌膚中而引發。奶癬常發生在嬰幼兒的頭面部,也可能擴展到其他部位。初期的症狀通常是像粟米一樣的皮膚疹子,可以是散在或密集聚集,顏色呈紅赤色,搔癢時會出現白色屑,看起來就像是癬病一樣。奶癬通常不會起泡或流水,這種情況被稱為乾型,偏向風熱盛。如果皮膚起了很多紅疹,且瘙癢非常嚴重,破損後會流出水,此時被稱為濕型,偏向濕熱。治療時需要根據辨證施治:如果是風熱盛,則需要清熱祛風;如果是濕熱重,則需要清熱祛濕,可以內服消風導赤湯。外用治療方面,對於乾型奶癬可以使用潤肌膏等藥膏;對於濕型奶癬,宜使用文蛤散等藥物。

另外,奶癬也可以發生在女性的乳暈部位,這種情況俗稱奶癬。一般來說,防止奶癬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提升自身體質,增強免疫力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