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奶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奶癬,又名乳癬、胎癬、胎(疒斂)瘡,是一種發於嬰兒的濕瘡。多因嬰兒稟性使風濕熱毒蘊留肌膚而發,好發於嬰幼兒之頭面部,或可延展於其他部位。證見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髮,或密集群聚,疹色紅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癬樣。不起泡,不流水者稱乾(疒斂),偏於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瘙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稱為濕(疒斂),為偏於濕熱者。治療當辨證:風熱盛者,則宜清熱祛風;若濕熱重者,宜清熱祛濕,可內服消風導赤湯。外治:乾型者可用潤肌膏之類;濕型宜用文蛤散。相當於嬰幼兒濕疹。此外,有發於女子乳暈之濕疹。俗謂之為奶癬者。

《外科正宗》卷四:“奶癬,亦名乳癬,胎癬,胎(疒斂)瘡。多因嬰兒稟性使風濕熱毒蘊留肌膚而發,好發於嬰幼兒之頭面部,或可延展於其他部位。證見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髮,或密集群聚,疹色紅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癬樣。不起泡,不流水者稱乾(疒斂),偏於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瘙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稱為濕(疒斂),為偏於濕熱者。治療當辨證:風熱盛者,則宜清熱祛風;若濕熱重者,宜清熱祛濕,可內服消風導赤湯。外治:乾型者可用潤肌膏之類;濕型宜用文蛤散。”

奶癬的治療方法:

  1. 內服消風導赤湯。
  2. 外用潤肌膏或文蛤散。

奶癬的預防方法:

  1.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
  2.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