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南極」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南極,在中醫典籍中又稱「南方之極」,為地球至南之端,與北極相對。《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載:「雲奔南極,寒雨數至」,此處所言南極,既指地理方位,亦暗含陰陽五行之理。
從五運六氣論之,南方屬火,應夏氣,主生長發育。然《素問》提及「雲奔南極」致「寒雨數至」,乃揭示陰陽消長之機。南極雖位處極陽之位,然物極必反,陽極生陰,故有寒雨之應。此與《周易》「亢龍有悔」之理相通,喻示自然界陽氣至盛而轉陰之變。
在經絡學說中,手足三陽經皆會於頭面,而頭為諸陽之會,猶如人體之「南極」。陽經氣血上聚於此,若陽氣過亢,則可能化火生風,出現頭痛、目赤等症;反之,若陽氣不足,陰寒上逆,亦可致眩暈、畏寒。此與地理南極陰陽轉化之理相映。
《黃帝內經》強調「天人相應」,南極之寒暑變化,亦可對應人體內陰陽平衡。如夏季應心,心屬火,若心火過旺,可借鑒「南極寒雨」之意,以清熱降火;而冬季陽氣內藏,又可參酌南方溫煦之性,溫補元陽。
此外,南極在道家養生思想中,亦象徵「離卦」,離為火,主光明與溫煦。修煉者講求「心火下濟腎水,腎水上滋心火」,形成水火既濟之態,此與南極陰陽互根之義暗合。
綜觀之,中醫所述「南極」,非僅地理之名,更涵蓋陰陽五行、經絡氣化之深意,體現古人觀天察地、以自然喻人身之整體思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