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南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南呂
南呂為中國古代樂律名詞,屬「六呂」之一。傳統樂律分為「六律」與「六呂」,合稱「十二律呂」。六呂屬陰,又稱「陰呂」,分別為: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鍾;六律屬陽,又稱「陽律」,包含: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南呂位於十二律呂中的第十位,對應農曆八月,其音聲特性與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
在中醫學中,樂律與人體臟腑、經絡、氣血運行存在對應關係。《黃帝內經》提出「五音療疾」理論,認為五音(宮、商、角、徵、羽)可調和五臟氣機,而十二律呂則進一步細化此體系。南呂屬羽音,五行屬水,與腎臟相應。腎主藏精、主水液代謝,其氣通於耳,故南呂之音可輔助調理腎氣虛衰、耳鳴眩暈等症。
古代醫家亦將十二律呂與經絡氣血運行結合。南呂對應「足少陰腎經」,其經脈循行於下肢內側及胸腹,主治泌尿生殖系統與腰膝疾患。透過音律調節,可間接影響經氣流注,達到「音藥同源」之效。此外,南呂所屬的八月,正值秋分時節,自然界陽氣漸收,人體養生宜順應「收斂」之勢,此時調息靜心,配合羽音導引,有助涵養腎陰。
南呂在傳統醫學中的應用,不僅體現樂律與人體的和諧相應,更反映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為古代音療與時間醫學的重要範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