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難經》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難經

《難經》是一部醫學著作,全書共三卷(或作五卷)。雖然原題為《秦越人難經》,但史料上無法證明其作者為秦越人,可能是秦漢之際或東漢以前的來自秦越地區的醫家所著。本書採用問難的形式來闡述中醫基本理論和一些疑難問題,共分為八十一篇,因此得名《八十一難》。

第1-22難論述脈診,其中提出了「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這個方法在臨床實用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第23-29難主要論述了經脈的流注起終、長度、營衛度數、奇經八脈以及這些經脈所主治的病證。第30-47難討論了臟腑、三焦、腎和命門等方面的新見解。第48-61難主要論述了疾病的證候、診斷以及四診。第62-68難則專注於臟腑井俞諸穴。第69-81難專門討論了針刺補瀉的方法。此外,《難經》還首次提出了「七沖門」、「八會穴」和「傷寒有五」等新觀點。

《難經》全書文字簡潔明瞭,理論深入淺出,辨析亦相當精微,常與《內經》一同被提及作為中國古代醫學經典。在中國國內外均有較大的影響力。歷代有許多的刊本和註本。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呂博望的《註眾難經》、楊玄操的《集註難經》、丁德用的《補註難經》、滑壽的《難經本義》、熊宗立的《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張世賢的《圖註八十一難經》、徐大椿的《難經經釋》、黃元御的《難經懸解》、以及日本學者丹波元胤的《難經疏註》等等。目前仍有明清時期的刻本保存,1940年出版了由黃竹齋校訂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