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蟯蟲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蟯蟲病,病名。九蟲病之一。是寄生於腸道,臨床以肛門癢、蟲從肛門溢出為主症的常見多發生性蟲病,以小兒患者為多見。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蟯蟲……在於腸間,若臟腑氣實,則蟲不妄動,胃弱腸虛,則蟯蟲乘之。重者成瘡,或蟲從肛門溢出。輕者浸蝕肛門,但癢也。」可兼見面色(白光)白、煩驚不安等症。內服化蟲丸等方,外用蜣螂丸塞肛門,或百部液、大蒜液灌腸。參見九蟲條。

蟯蟲病的病因病機,主要由於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過食生冷油膩,或嗜食辛辣肥甘,或因久病體虛,或因感受外邪,以致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生,蘊結腸間,形成蟯蟲病。

蟯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以肛門癢、蟲從肛門溢出為主症,可兼見面色(白光)白、煩驚不安等症。

蟯蟲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結合化驗檢查,可以確診。

蟯蟲病的治療,以清熱利濕、驅蟲止癢為主。可選用化蟲丸、蜣螂丸、百部液、大蒜液等中成藥治療。

蟯蟲病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內褲。
  2. 不吃生冷油膩、辛辣肥甘等食物。
  3. 保持大便通暢。
  4. 對小兒進行定期體檢,發現蟯蟲病及時治療。

蟯蟲病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視蟯蟲病的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