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腦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腦疳,病證名。出《顱囟經》。指疳疾患兒頭部生瘡,兼見毛髮焦枯如穗,甚至脫落光禿,鼻乾,心煩,疲倦,困睡,目睛無神,腮腫囟凸,身熱汗出不解等。多因氣血不足,或風毒侵襲所致。與腦部疾患(如腦炎、大腦發育不全、腦病後遺症等)有別。治宜清熱解毒,健脾消疳。用龍膽瀉肝湯清解,繼用肥兒丸消疳。

《顱囟經》原文:

腦疳者,頭上生瘡,毛髮焦枯如穗,或脫落光禿,鼻乾,心煩,疲倦,困睡,目睛無神,腮腫囟凸,身熱汗出不解。治宜清熱解毒,健脾消疳。用龍膽瀉肝湯清解,繼用肥兒丸消疳。

腦疳,又稱疳風,是小兒疳疾的一種。多見於1~3歲的小兒,以春夏季節為多。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頭部生瘡,毛髮焦枯如穗,甚至脫落光禿,鼻乾,心煩,疲倦,困睡,目睛無神,腮腫囟凸,身熱汗出不解等。

病因多為氣血不足,或風毒侵襲所致。

治療宜清熱解毒,健脾消疳。可用龍膽瀉肝湯清解,繼用肥兒丸消疳。

腦疳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
  2.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4.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腦疳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長應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患兒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