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腦骨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腦骨傷

病名
見於《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指因外力撞擊、跌打損傷導致頭顱骨受創,並可能伴隨腦髓損傷之病症。此症多由暴力直接作用於頭部所致,輕則局部瘀腫,重則顱骨凹陷,甚至傷及腦髓,危及性命。

臨床表現

  • 輕症:傷後短暫昏迷,醒後見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症,脈象多弦或數。
  • 重症:初期昏迷後短暫清醒,繼而再度陷入昏迷,並見瞳孔不等大、呼吸紊亂,伴隨抽搐、驚厥、偏癱等症,脈象細弱而數,預後凶險。
  • 危症:傷後立見深度昏迷,氣息微弱,脈象散亂,甚則當場殞命。

證候辨析
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腦骨傷不僅傷及形質,更易擾亂神明。外力衝擊致使氣血逆亂,瘀血內阻,經絡不通,故見昏迷、頭痛;若瘀熱化風,則見抽搐驚厥;若氣血耗竭,陰陽離決,則命危旦夕。

治法與方藥

  1. 急症期

    • 閉證(昏迷不醒):治宜開竅醒神,急予 蘇合香丸(寒閉)、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熱閉)。若高熱煩躁,加用 紫雪丹 清熱鎮驚。
    • 外治:局部腫脹可外敷 混元膏 以散瘀消腫;若顱骨凹陷,需立即施以手法復位或手術治療。
  2. 清醒期

    • 瘀血內阻:主以活血化瘀,方用 正骨紫金丹通竅活血湯 加減。
    • 肝風內動(抽搐驚厥):宜平肝熄風,方選 天麻鈎藤飲羚角鈎藤湯
    • 胃氣上逆(嘔惡頭暈):治當和胃降逆、化瘀通絡,可服 玉樞丹小半夏加茯苓湯桃紅四物湯
  3. 恢復期

    • 氣血兩虛:宜調補氣血,方用 八珍湯補陽還五湯(兼見肢體痿弱)。
    • 陰陽失和:可選 歸脾湯 養心健脾,或 左歸丸/右歸丸 滋陰溫陽。

預後與調攝
重症腦骨傷若救治不及,易遺留頭痛、眩暈、癲癇等後患,故早期需嚴密辨證施治。恢復期當靜養心神,避免勞倦,並輔以針灸(如百會、風池、合谷等穴)疏通經氣,助益康復。

(按:本文所述治法方藥,需依具體證候加減,臨床應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