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腦後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腦後發,病名。即腦疽。出《仙傳外科秘方》卷九。詳參腦疽條。

《仙傳外科秘方》卷九:“腦後發,一名腦疽。發於腦後,如雞卵大,痛不可忍,腫脹如覆盆,不出膿血,不飲食,不眠,不語,不省人事,死者十之八九。治法:用生薑一兩,切碎,以酒一升浸之,絞出汁,和蜜一兩,調勻,頻頻灌之,即吐出膿血,痛即止,腫脹消散,飲食如常,不死。若不吐膿血,腫脹不消,即用大黃一兩,切碎,以酒一升浸之,絞出汁,和蜜一兩,調勻,頻頻灌之,即吐出膿血,痛即止,腫脹消散,飲食如常,不死。”

腦後發,又名腦疽,是一種嚴重的腦部疾病。發病時,患者會在腦後出現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疼痛難忍,腫脹如覆盆,不出膿血,不飲食,不眠,不語,不省人事,死亡率極高。

目前,腦後發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認為與細菌感染有關。治療上,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必要時可以手術切除腫塊。

腦後發的預後較差,死亡率高。因此,一旦發現患者有腦後發的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