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腦盡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腦盡痛
定義
「腦盡痛」為中醫古籍中記載之頭痛證型,指疼痛範圍遍及整個頭顱內部,屬「真頭痛」之典型症狀。其特徵為頭痛劇烈,且伴隨手足逆冷至肘膝關節,病情凶險,多與臟腑虛衰、邪氣深重相關。
典籍溯源
此症首見於《靈樞·厥病》:「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意指真頭痛發作時,頭痛劇烈難忍,疼痛瀰漫全腦,並因陽氣衰微而出現手足冰冷,甚至延伸至四肢大關節。此段描述被後世視為辨識真頭痛之關鍵依據。
中醫病機分析
- 真頭痛與厥陰經關係
真頭痛屬「厥頭痛」範疇,與厥陰經氣逆亂密切相關。肝經上行巔頂,若肝陽暴亢或寒邪直中厥陰,可導致經氣壅滯,清竅受擾,發為全腦劇痛。 - 陽虛陰盛,寒凝髓海
《黃帝內經》提出「頭者,精明之府」,腦為髓海,需腎精充養。若腎陽衰微,陰寒內生,寒邪上攻巔頂,則髓海失溫,脈絡拘急,故見腦盡痛與肢冷。 - 外邪直中與內傷積損
外感六淫(尤以風寒、風熱)侵襲三陽經,或內傷痰瘀阻滯腦絡,皆可導致氣血逆亂,引發瀰漫性頭痛。若久病入絡,邪毒深伏,更易傷及元神之府。
鑑別診斷
- 與偏頭痛區別:偏頭痛多為單側搏動性疼痛,屬「偏頭風」範疇,常因風火痰瘀所致;腦盡痛則為全腦瀰漫性劇痛,多屬虛寒或邪盛。
- 與雷頭風區別:雷頭風以頭痛如劈、頭面起核為特徵,多因風熱濕毒上攻;腦盡痛則以「手足寒至節」為辨證要點。
相關理論延伸
- 與「厥逆」的關聯:手足寒至節提示陽氣衰敗,此症與《傷寒論》少陰病「手足厥冷」病機相通,均屬陰陽氣不相順接之危候。
- 髓海理論:《靈樞·海論》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若腎精虧虛,髓海空虛,外邪乘虛內陷,亦可引發全腦疼痛。
附:古籍補充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進一步闡釋:「真頭痛,朝發夕死。」強調其預後險惡,需與一般頭痛嚴格區分。清代《張氏醫通》則指出,此症可因「大寒犯腦」或「陽氣暴脫」所致,治療當急溫少陰、回陽救逆。
總結
腦盡痛作為真頭痛的核心表現,反映臟腑氣血嚴重失調,尤其與肝腎、陽氣盛衰相關。其診斷須結合疼痛性質、伴隨症狀及體質狀態,方能明辨病機深淺。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