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腦流青盲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腦流青盲眼

病名:屬圓翳內障範疇,為中醫眼科疾病之一。此症特徵為眼部無明顯誘因,逐漸出現視物模糊,病程緩慢,日久可致失明。患者外觀無異常,唯瞳神內側(即「小珠子」部位)呈現青白色翳障,遮蔽神光,致使視力減退,然尚能感知明暗晝夜,辨別三光(日、月、星)。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此病多因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目失濡養;或風火痰濕上擾清竅,導致神膏混濁。亦有因頭部「腦流」之氣(泛指腦部精微物質或病邪)下注於目,凝結成障。病位在瞳神,與肝、腎、腦密切相關,屬本虛標實之證。

臨床表現
初起視物如隔薄紗,漸至昏蒙,無紅腫疼痛,翳障穩固,色呈青白,多從瞳神中央開始蔓延。患者雖不能辨物,然光感尚存,此與「青盲」(視神經萎縮)有別。

鑑別診斷
需與「雲霧移睛」(玻璃體混濁)、「驚振內障」(外傷性白內障)等區分。此症翳定形堅,病程綿長,不同於其他急症眼病。

相關文獻
《外台秘要》載其「眼無所因起,忽然膜膜」,強調其無痛癢的漸進性。《目經大成》亦提及「腦流青盲」與肝腎虛損相關,可參「圓翳內障」治法,以滋補肝腎、化痰開竅為主。

附註
此病名現今臨床較少沿用,多歸入「圓翳內障」或「老年性白內障」範疇討論,然古籍所述病機與證候特點,仍具中醫辨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