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囊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囊縮
囊縮,又稱卵縮,為中醫證名,出自《素問·熱論》:「傷寒……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意指陰囊向上收縮,常伴隨舌卷之症,多見於危重病症,與厥陰經病變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 熱邪內傳厥陰:
陽明熱盛,邪熱內傳厥陰經,耗傷陰液,導致筋脈失養,陰囊收縮。此類證候多見於外感熱病後期,屬熱極生風之象。 - 寒邪直中厥陰:
寒性收引,若寒邪直中厥陰,凝滯肝脈,使氣血運行不暢,陰囊因寒而縮。此類證候常見於素體陽虛或外感寒邪直中三陰者。
臨床表現
- 陰囊緊縮上提,甚者縮入腹內。
- 若屬熱證,多兼見高熱、煩躁、口乾、舌紅絳、苔黃燥等陽明熱盛之象。
- 若屬寒證,則常見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遲等寒凝之候。
- 嚴重者伴隨舌卷、神昏,為厥陰危候。
治療原則
- 熱盛傷陰證:
- 治法:急下存陰,瀉熱救陰。
- 方藥:大承氣湯(大黃、厚朴、枳實、芒硝),以通腑泄熱,使邪熱從下而解。
- 寒凝厥陰證:
- 治法: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 方藥:
- 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甘草、通草、大棗),用於血虛寒凝之證。
- 吳茱萸湯(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適用於肝胃虛寒,陰寒內盛者。
相關證候辨析
- 陰縮:泛指前陰內縮,包括陰莖與陰囊同時收縮,病機與囊縮相似,但範圍更廣。
- 卵縮:專指陰囊收縮,與囊縮同義,見於《中藏經》。
囊縮為厥陰病危重徵兆,臨床需辨明寒熱,及時施治,以免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