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長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長生
「長生」一詞為中醫與道家養生之核心概念,意指通過特定方法延續生命,甚至達到不死之境。此思想源於先秦神仙家,後為道家所吸收,並成為道教修煉之終極目標。《老子》所言「勿勞汝形,勿搖爾精,可以長生」,即強調形神調和、精氣內守為長生之基礎。
中醫理論中的長生思想
中醫認為,生命長短與「精、氣、神」三寶密切相關。《黃帝內經》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其關鍵在於「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此即長生之根本原則。
- 精氣神調和
- 精:為生命之本,藏於腎,主生殖與生長發育。養精之法包括節欲、食補(如枸杞、山藥)及導引術(如五禽戲)。
- 氣:為生命動力,運行於經絡。調氣可透過呼吸吐納(如六字訣)、針灸(如關元、氣海穴)及藥物(如人參、黃耆)。
- 神:為生命主宰,棲於心。養神需靜心寡欲,如道家坐忘、禪修,或中藥安神(如酸棗仁、茯神)。
-
陰陽平衡
中醫主張「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長生需維持陰陽動態平衡。例如:- 陽虛者宜溫補(如肉桂、附子),陰虛者宜滋潤(如麥冬、生地)。
- 四時養生順應陰陽消長,如《素問》所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經絡通暢
氣血瘀滯為衰老主因,故導引(如八段錦)、按摩(如推拿湧泉穴)及針灸皆可疏通經絡,延緩臟腑衰退。
道教與中醫的長生實踐
道教將中醫理論與丹道結合,發展出外丹(金石煉製)、內丹(氣功修煉)等法。中醫則更重實用養生術,如:
- 食療:以藥膳補益,如《千金要方》記載茯苓、黃精可「輕身延年」。
- 導引:華佗創五禽戲,模仿動物姿態以活絡筋骨。
- 房中術:強調節欲保精,見於《醫心方》等古籍。
長生思想的現代意義
雖「不死」違反自然規律,但追求長生的過程中,中醫積累了調攝身心、預防疾病的實用智慧。例如,現代研究證實,氣功可調節自律神經,枸杞多糖具抗氧化作用,皆印證傳統養生法的科學性。
長生之願,實為對生命品質的極致追求,其內涵遠超單純的年歲延續,更涵蓋身心的整體和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