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腦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腦髓為中醫藏象學說中「奇恆之腑」的重要組成,其概念涵蓋解剖實體與功能系統,可分為以下三層闡釋:
一、形質之本源
- 先天精粹所化
依《靈樞·經脈》「精成而腦髓生」之論,腦髓稟受父母先天之精,於胚胎時期即開始生成,為人體神機發育的物質基礎。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進一步指出,腦髓乃「精汁之清者」沿脊骨上輸所成,強調其與腎精的轉化關係。 - 結構特徵
傳統醫籍將腦髓分為「泥丸」(腦實質)與「髓海」(腦室及脊髓腔),《黃庭內景經》稱「腦神精根字泥丸」,描述其如膏脂般柔潤的質地,需腎精持續濡養以維持充盈。
二、功能系統
- 神明之主宰
《素問·脈要精微論》言「頭者精明之府」,腦髓通過督脈與五臟相聯,統攝精神、意識、思維等活動。李時珍提出「腦為元神之府」,明確其超越單純感官功能,主導高級認知活動。 - 感官之樞紐
腦髓通過「七竅」與外界相通:目之視覺、耳之聽覺、鼻之嗅覺皆需腦髓充養。《醫宗金鑒》稱「五官居於首,全賴髓海充足」,指出感官功能正常運作依賴腦髓滋潤。
三、與經絡臟腑關係
- 腎髓相生
中醫「腎藏精,精生髓」理論中,腦髓為「上髓」,與骨髓(下髓)同源而異位。腎精虧虛可致腦髓空虛,出現眩暈、健忘等症,臨床常用鹿茸、熟地等填精補髓。 - 督脈通道
督脈「貫脊屬腎,上額交巔」,為輸送腎精上注於腦的關鍵通路。針灸治療腦病常取百會、風府等督脈穴位,以調節髓海氣血。 - 與心肝互動
心主血脈,肝藏血,二者共同保障腦髓得血濡養。肝陽上亢或心血不足均可影響腦髓功能,表現為失眠、驚悸等神志異常。
四、病理表現
腦髓病變可分虛實兩端:
- 虛證:髓海不足見頭顱發育遲緩、痴呆、耳鳴如蟬。
- 實證:痰瘀阻竅致頭痛如刺、癲狂譫語,如《丹溪心法》「痰迷心竅」實指腦髓為痰濁所蒙。
此概念體系體現中醫「形神合一」的整體觀,腦髓既是解剖結構,更是生命活動的核心樞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