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腦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腦瀉,病名。《普濟方》卷五十七:「腦瀉臭穢。」即指鼻淵之鼻涕膿臭。參見鼻淵條。

腦瀉,即鼻淵之鼻涕膿臭。《普濟方》卷五十七:「腦瀉臭穢。」《醫學正傳》卷二:「腦瀉,鼻淵之鼻涕膿臭也。」《醫宗金鑒》卷十四:「腦瀉,鼻淵之鼻涕膿臭也。」《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腦瀉,即鼻淵之鼻涕膿臭也。」

腦瀉的病因,主要由於風寒之邪侵襲鼻竅,或因風熱之邪侵襲鼻竅,或因風濕之邪侵襲鼻竅,或因燥熱之邪侵襲鼻竅,或因痰濕之邪侵襲鼻竅,或因飲食不節,或因勞倦過度,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外傷所致。

腦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鼻涕膿臭,鼻塞流涕,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口苦,咽干,胸悶,氣短,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滑數。

腦瀉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宣通鼻竅為主。可用銀翹散、桑菊飲、牛黃清肺丸、通宣鼻炎丸等藥物治療。

腦瀉的預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保持鼻腔清潔,勤洗鼻。 4、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5、積極治療鼻炎、鼻竇炎等鼻部疾病。

腦瀉是一種常見的鼻部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此,一旦出現腦瀉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