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長桑君天星秘訣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探微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簡稱《天星秘訣》,乃中醫針灸學之重要歌訣,相傳為先秦名醫長桑君所傳,後收錄於明代《針灸大全》。此歌以七言韻語撰成,言簡意賅,專述臨床常見病癥之配穴法則,尤重「前後配穴」之術,為歷代針灸家所推崇。
學術淵源與理論基礎
長桑君之名,首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傳為扁鵲之師,精於禁方秘術。《天星秘訣歌》托其名,或寓「天星」之喻,暗合針法如星辰布列,對應人體經絡氣血之周流。其配穴原則,深植於《內經》「經絡學說」與「標本根結」理論,強調「前後相應,上下相召」,如《靈樞·官針》所言:「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歌訣內容與配穴特色
《天星秘訣》所列病癥涵蓋內外諸科,如頭痛、耳鳴、脾胃不和、腰腿疼痛等,其配穴法以「前後對應」為核心,例如:
- 頭面疾患:多取足部穴位,如「頭風目眩項捩強,申脈金門手三里」,以足太陽經(申脈)與足少陽經(金門)疏調頭項氣機,佐以手陽明經(手三里)通調氣血。
- 脾胃失和:強調「胸膈痞滿先陰交,三里內庭瀉後調」,取足太陰經(三陰交)與足陽明經(足三里、內庭)前後呼應,調和升降。
此類配穴法,體現「遠道取穴」與「局部取穴」相結合之思維,符合《針灸甲乙經》「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之旨。
與其他針灸歌訣之異同
相較於《玉龍歌》之詳述單穴主治,或《百癥賦》之病症賦文,《天星秘訣》獨重「配穴組合」之實用性,且少用奇穴,專以十四經穴為主。其語言風格簡練,如「腳氣痠疼肩井先,次尋三里陽陵泉」,直指操作次序,臨床操作性極強。
學術價值與影響
此歌訣雖託名古人,然其內容與金元時期針灸學發展相契,尤與竇漢卿《標幽賦》之「八脈交會穴」理論互有發明。後世醫家如楊繼洲《針灸大成》,亦多引其說,足見其於針灸配穴學中承先啟後之地位。
綜觀《天星秘訣》,非僅為操作口訣,實融匯經絡理論與臨證經驗,展現中醫「辨經論治」之精微,至今仍為研習針灸者必讀之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