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能遠怯近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能遠怯近症

定義
能遠怯近症,又稱「不能近視」,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指患者視遠處景物清晰,而視近處物體反覺模糊之症。此病名首見於明代《審視瑤函》,並於《景岳全書》卷二十七進一步闡述:「不能近視者,陰氣不足也。」指出其病機與陰精虧虛、目失濡養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此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勞倦過度、久視傷血,導致肝腎陰虛、精血虧耗。目為肝之竅,賴腎精上承以明視萬物。若陰精不足,則目中「真水」匱乏,神光不得斂聚,故視近模糊;然陽氣尚可外達,故視遠仍清。此與西醫學「老花眼」或部分調節功能異常之症狀相似,但中醫更強調內在臟腑失衡之整體觀。

辨證論治

  1. 肝腎陰虛證

    • 主症:視近昏矇、眼乾澀,或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 治法: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 方藥:以《杞菊地黃丸》為基礎加減,可酌加女貞子、桑椹子等滋陰填精之品。若兼虛火上炎,加知母、黃柏清降虛火。
  2. 氣血兩虛證

    • 主症:視力疲勞、面色少華、神疲乏力。
    • 治法:益氣養血,濡養目絡。
    • 方藥:選用《八珍湯》合《益氣聰明湯》加減,佐以穀精草、密蒙花等明目之藥。

外治法

  • 針灸:取穴以足少陰、足厥陰經為主,如睛明、肝俞、腎俞、太溪、三陰交等,針刺補法或配合艾灸,以調補肝腎、激發經氣。
  • 配鏡矯正:可輔以適當鏡片改善視近功能,然中醫強調治本,需配合內調以固其根。

古籍參考
《銀海精微》提及:「能遠視不能近視者,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也。」進一步闡明陰陽失衡之理,並提出養陰配陽之治療思路。清代《目經大成》亦載,此症可因「水火不交」所致,主張從心腎相交論治,擴展其辨證範疇。

現代中醫觀點
當代中醫結合「五輪學說」,認為此症與「水輪」(腎)及「風輪」(肝)功能失調相關,臨床除用藥外,亦重視調攝情志、節制用眼,以配合治療。部分醫家提出「精血同源」理論,於方中加入當歸、阿膠等養血藥,增強滋陰明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