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泥丸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泥丸宮
泥丸宮,又稱「上丹田」,為中醫與道家修煉理論中重要之竅穴。其名首見於《素問·本病論》,屬人體精、氣、神匯聚之所,與養生修練密切相關。
定位與別稱
泥丸宮位於頭部,具體位置說法不一,或謂兩眉間(印堂)入內三寸,或指百會穴下方深處,亦有稱其居於腦中正中。道家典籍常將其與「崑崙」「天谷」等喻稱並列,強調其為元神所居之高處。
中醫理論基礎
- 與腦的關係
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泥丸宮即腦之核心,主宰精神意識活動。《黃庭經》云:「泥丸百節皆有神」,描述其統攝周身神識之功能。 - 經絡連結
泥丸宮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相涉。督脈上行入腦,膀胱經「從巔入絡腦」,故頭部氣血充盈與泥丸宮息息相關。 - 精氣神煉養
道家修煉視泥丸宮為「煉神還虛」之關鍵,通過調息、存想等方法,使先天之氣上聚於此,達成「神氣相守」之境。中醫養生亦借鑒此理,強調靜心寧神以濡養腦髓。
古典文獻記載
除《素問》外,《黃庭內景經》詳述泥丸九宮之說,將腦部分為九區,泥丸為中宮;《修真十書》則稱「頭有九宮,……泥丸宮為上丹田」,反映其於內丹學之核心地位。
與現代醫學的關聯
雖泥丸宮無直接對應之解剖結構,然其調神概念與現代醫學「大腦皮層功能」「神經調節」等部分相通,體現中醫「形神一體」之整體觀。
泥丸宮之說融合醫理與修煉實踐,為中醫形神理論及傳統養生文化之重要範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