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泥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泥癭,病名。癭腫之一種。《聖濟總錄》卷一百二十五:「石癭、泥癭、勞癭、憂癭、氣癭。是為五癭。石與泥則因山水飲食而得之。憂、勞、氣則本於七情。」即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治宜用海藻湯、海藻散、昆布散之類內服。或參見癭及有關條。
泥癭,又稱為癭瘤,是一種由甲狀腺腫大引起的疾病。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方的內分泌器官,主要負責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在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神經系統發育以及心血管系統功能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泥癭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環境因素等有關。泥癭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頸部腫大,腫塊質地柔軟,可有壓痛,無其他不適。部分患者可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
泥癭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性碘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使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腫塊較大、有壓迫症狀或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放射性碘治療主要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耐受的患者。
泥癭的預後一般良好,但如果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則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泥癭患者應定期隨訪,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併發症。
泥癭的預防方法包括:
- 避免接觸放射性物質。
- 避免食用含碘過高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和治療甲狀腺疾病。
泥癭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以早日恢復健康。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