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倪向仁>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倪向仁
清代醫家倪向仁,字紫山,安徽涇縣人,出身於世傳幼科醫家。其六世祖倪作賓承襲家學,尤擅痘疹(天花)與麻疹治療,並將臨床驗方及飲食禁忌等要點彙編成《麻科簡要》一書。至咸豐九年(1859年),倪向仁首次刊行此書,使其醫術得以廣傳。
學術背景與貢獻
倪氏家族世代專精兒科,尤其對痘疹與麻疹的辨證論治有獨到見解。中醫理論中,痘疹與麻疹均屬「溫病」範疇,多因外感時邪疫毒,內蘊濕熱,發於肌表所致。倪向仁承襲家學,深諳此類疾病的傳變規律,並在《麻科簡要》中系統整理診療經驗,包括:
- 辨證分型:根據疹色、形態、分布及伴隨症狀(如發熱、咳嗽、口渴等),區分風熱、濕熱、毒盛等證型,並對應不同治法。
- 用藥特色:強調清熱解毒、透疹外達,常用升麻、葛根、紫草等藥物,並注重調理脾胃,以防邪毒內陷。
- 飲食禁忌:記載發疹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及發物(如羊肉、魚蝦),以免助熱生痰,加重病情。
《麻科簡要》的臨床價值
此書不僅收錄實用方劑,更詳述麻疹的病程演變與調護要點。倪向仁依書中方法臨證,屢獲奇效,顯示其對麻疹的治療已形成一套成熟體系。清代兒科醫家多重視痘疹,而倪氏兼精麻疹,補充了當時兒科治療的不足。
中醫理論延伸
從中醫角度,麻疹屬「肺胃熱毒」,治療需遵循「透邪外出」原則。倪向仁的治法符合《黃帝內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理論,同時結合明清溫病學派的清熱解毒思想,體現了中醫「因時制宜」的辨證特色。其家族累代經驗,亦反映中醫「家傳師授」的學術傳承模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