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倪洙龍>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倪洙龍(1627年-1689年),字季龍,號東山,浙江杭州人。明代醫家。承父倪朱謨之醫業,尤擅傷寒,刻父書行於世。自撰《傷寒匯言》,已佚。
倪洙龍生於明崇禎十年(1633年),卒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享年六十三歲。他是明代醫家倪朱謨的兒子,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博覽群書,廣泛涉獵醫學各個領域,並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醫學思想。
倪洙龍擅長治療傷寒,他認為傷寒是一種急性外感熱病,發病急,病情重,治療不當,容易導致死亡。他提出了「傷寒六經辨證」的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辨別其所屬的六經,然後再根據六經辨證的結果,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
倪洙龍的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著作《傷寒匯言》被後世醫家奉為經典。
以下是倪洙龍《傷寒匯言》中的一段原文:
「傷寒之為病,其勢甚急,其病甚重,其變甚多,其治甚難。故欲治之者,必先審其所由來,而後審其所犯經絡,而後審其所得之邪,而後審其所現之證,而後審其所宜之治。若不審其所由來,而妄用其藥,則必誤治而死;若不審其所犯經絡,而妄用其藥,則必誤治而死;若不審其所得之邪,而妄用其藥,則必誤治而死;若不審其所現之證,而妄用其藥,則必誤治而死;若不審其所宜之治,而妄用其藥,則必誤治而死。故欲治之者,必先審其所由來,而後審其所犯經絡,而後審其所得之邪,而後審其所現之證,而後審其所宜之治。若能審之,則治之必愈;若不能審之,則治之必死。」
倪洙龍的這段原文,強調了在治療傷寒時,要先審查患者的病因、病位、病邪、證候和治法,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對症下藥,取得良好的療效。
倪洙龍的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著作《傷寒匯言》被後世醫家奉為經典。他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也是我國醫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