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倪宗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倪宗賢,字涵初,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為清代著名醫家,精研醫理,尤擅長治療瘧疾與痢疾,其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對後世影響深遠。

倪宗賢於康熙元年(1662年)撰寫《倪涵初瘧痢三方》,書中針對瘧、痢二病,各列三首專方,作為通治之基礎,並詳述其適應證候及加減化裁之法。此書後被收錄於《濟世專門編》,成為清代治療瘧痢的重要參考文獻。

在瘧疾治療方面,倪宗賢根據瘧疾的寒熱往來、發作有時的特點,結合中醫理論,提出以和解少陽、調和營衛為主的治法。其處方多選用柴胡、黃芩等藥,以疏解少陽之邪,並佐以健脾祛濕之品,如白朮、陳皮等,以固護脾胃,防止邪氣內傳。

對於痢疾,倪宗賢則注重清熱化濕、調氣行血。他認為痢疾多因濕熱內蘊,氣血失調所致,故其方中常重用黃連、黃柏等苦寒之藥以清熱燥濕,配合當歸、白芍以和血,木香、檳榔以行氣,達到「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的效果。

倪宗賢的瘧痢三方,不僅體現了其對瘧痢病機的深刻認識,也展現了其靈活化裁、因證施治的臨床思維。這些方劑在清代廣為流傳,成為許多醫家治療瘧痢的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