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逆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逆傳
定義
逆傳為中醫病因病理學術語,與「順傳」相對,指病證未依循一般規律發展,而是出現異常或急速的傳變過程。此概念尤見於溫病學派理論,用以描述外感熱病(如溫熱病)的特殊傳變路徑。
理論淵源
逆傳之說首見於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所著《溫熱論》,其云:「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此處指出,溫熱之邪侵襲人體後,本應依「衛→氣→營→血」的層次由表入裡逐步傳變(順傳),然若邪氣熾盛或正氣虛弱,病邪可能跳越氣分階段,直接內陷心包,導致神昏譫語等危重證候,此即「逆傳」。
病理機制
- 邪正盛衰:若溫邪毒力強盛,或患者心肺陰虛,正氣不敵,邪氣可突破衛分防禦,直犯心包絡。
- 臟腑相關性:肺與心包同居上焦,經絡相連。肺主氣、心主血,溫邪犯肺後若未及時清解,可循經絡內擾心包,閉阻神明。
- 病勢特徵:逆傳多發病急驟,常見高熱、神昏、舌蹇、肢厥等心包證候,屬溫病危重階段。
臨床表現
- 衛分階段:初見發熱、微惡風寒、咳嗽等肺衛表證。
- 逆傳心包:迅速轉為高熱夜甚、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脈細數,或見斑疹隱隱,此為邪陷營血、擾亂心神之象。
與順傳之別
傳變類型 | 病邪傳遞路徑 | 病勢特點 |
---|---|---|
順傳 | 衛分→氣分→營分→血分 | 漸進性、層次分明 |
逆傳 | 衛分直陷心包(或營血分) | 暴發性、病情險惡 |
相關理論延伸
- 「溫病三焦傳變」:吳鞠通提出上、中、下三焦傳變理論,逆傳亦可視為邪氣自上焦肺直趨上焦心包的越經傳變。
- 「熱入心包」:與逆傳密切相關,屬溫病重症,需以清營涼血、開竅醒神為治,如清宮湯、安宮牛黃丸等方劑。
逆傳之說體現中醫對疾病動態變化的深刻觀察,強調臨床需辨明傳變規律,及時截斷病勢,對溫病危候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