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逆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逆死是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指病邪傳變至相逆之臟而死。按五行生剋規律,五臟疾病的相互傳變,嚴重時,常死於其所不勝之臟,稱逆死。《素問.玉機真藏論》:「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
逆死是指病邪傳變至相逆之臟而死。五臟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當病邪傳變至相剋之臟時,就會導致該臟功能失調,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逆死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 病情急驟,進展迅速。
- 症狀重,病情危重。
- 治療效果不佳,病情難以控制。
- 患者常有瀕死感。
逆死的治療原則是:
- 急救保命。
- 清熱解毒,祛邪扶正。
- 調理臟腑,扶正固本。
逆死的預後一般較差,但如果能及時發現和治療,仍有一定治癒的機會。
以下是《素問.玉機真藏論》原文:
「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
當病情危重,即將死亡時,病邪會傳變至相剋之臟,導致該臟功能失調,嚴重時會導致死亡。這就是逆死。
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這就是逆死的過程。
逆死是一種嚴重的病理狀態,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往往會導致死亡。因此,當患者出現逆死的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