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逆針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逆針灸

逆針灸,又稱逆灸,是指對健康人施用針灸。見《千金要方》。《針灸聚英》:「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千金要方》雲:「小兒新生無疾,慎不可逆針灸之。如逆針灸,則忍痛動其五臟,因喜成癇。河洛關中土地多寒,兒喜病痙,其生兒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吳蜀地溫,無此疾也。古方既傳之,今人不詳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於小兒也。」

逆針灸的做法是,在健康人身上選取穴位,用針刺或艾灸的方法刺激穴位,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逆針灸在臨床上主要用於預防小兒痙攣、癇症等疾病。

逆針灸的適應症包括:

  • 小兒新生無疾;
  • 小兒痙攣、癇症等疾病的預防。

逆針灸的禁忌症包括:

  • 患有急性炎症、感染性疾病者;
  • 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 孕婦及月經期婦女。

逆針灸的注意事項包括:

  • 逆針灸應由具有資質的醫生操作;
  • 逆針灸的針刺或艾灸的強度要適當;
  • 逆針灸的時間不宜過長;
  • 逆針灸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逆針灸是一種中醫保健方法,具有一定的預防疾病的作用。但逆針灸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