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溺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溺血,又稱為溲血、尿血,是指尿中有血。溺血通常隨尿排出,多無疼痛。溺血的病因多與膀胱、腎、肝、脾等臟腑有關。

膀胱熱盛:膀胱熱盛是溺血最常見的原因。膀胱熱盛會導致膀胱充血、腫脹,從而引起尿道出血。膀胱熱盛常見於外感熱邪、內生濕熱、飲食不節等情況。

腎虛:腎虛是指腎臟精氣不足。腎虛會導致膀胱功能下降,從而引起尿道出血。腎虛常見於久病、房事過度、年老體弱等情況。

肝鬱血瘀:肝鬱血瘀是指肝氣鬱結、血行不暢。肝鬱血瘀會導致膀胱充血、腫脹,從而引起尿道出血。肝鬱血瘀常見於情志不遂、經期不調等情況。

脾虛濕熱:脾虛濕熱是指脾臟功能失調,導致體內濕熱內生。脾虛濕熱會導致膀胱充血、腫脹,從而引起尿道出血。脾虛濕熱常見於飲食不節、久病體虛等情況。

溺血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是膀胱熱盛引起的溺血,可以用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方法治療。如果是腎虛引起的溺血,可以用補腎益精、固精止血的方法治療。如果是肝鬱血瘀引起的溺血,可以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如果是脾虛濕熱引起的溺血,可以用健脾利濕、清熱止血的方法治療。

溺血的預防方法包括: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 不吃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3. 戒菸戒酒。
  4.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5.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6.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