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捻衣摸床」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捻衣摸床
捻衣摸床,又稱循衣摸床,為中醫證候名,首見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此證屬神志異常之表現,多見於熱病重症或臟腑功能嚴重失調時,患者意識昏蒙,雙手不自主地捻弄衣被或反覆撫摸床沿,動作無意識且重複,反映正氣大虛、邪熱熾盛或痰濁蒙蔽心神之病機。
中醫病機與辨證
- 熱陷心包:
外感溫病或傷寒化熱,邪熱內傳心包,擾亂神明,可見高熱、神昏譫語,伴隨捻衣摸床之舉,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洪數或滑數。治宜清心開竅,方用安宮牛黃丸或清營湯加減。 - 痰熱蒙竅:
痰濁與熱邪膠結,上擾心神,症見神識昏糊、喉中痰鳴、面色垢滯,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化痰、開竅醒神,方選菖蒲鬱金湯合至寶丹。 - 陰竭陽脫:
久病重病導致陰液耗竭,陽氣浮越,虛風內動,可見手足蠕動、循衣摸床、口乾舌燥、脈微細欲絕。此為危候,急宜大定風珠滋陰熄風,或生脈散益氣固脫。
古籍論述
- 《傷寒論》提及此症與「陽明腑實」相關,若兼見腹滿、便秘、潮熱,屬陽明燥結,宜大承氣湯急下存陰。
- 《溫病條辨》指出,熱邪深入營血時,「捻衣摸床」為肝風內動之兆,需配伍熄風藥物如羚羊角、鉤藤。
此證多提示病情危重,臨床須結合四診,細辨虛實寒熱,以定救治之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