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長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長脈
長脈為中醫脈學中重要脈象之一,其特徵為脈動範圍超過寸、關、尺三部本位,首尾端直,如撫長竿。此脈象的形成與氣機運行狀態密切相關,可反映人體氣血盛衰及邪正鬥爭的態勢。
長脈的生理與病理意義
- 生理性長脈
若脈來長而和緩,從容有度,多提示中氣充足,臟腑功能調和。《素問·脈要精微論》言:「長則氣治」,即指此類平和之象,常見於體質強健者。 -
病理性長脈
- 實熱證:脈長而弦硬,按之如牽繩,多屬邪氣壅盛、氣機亢奮之象。此因陽熱內結,氣血沸騰,脈道充盈而致,可見於陽明腑實證或肝陽上亢等病症。《瀕湖脈學》指出:「長主有餘,氣逆火盛」,強調其與實熱、氣逆的關聯。
- 肝風內動:若長脈兼見弦數之象,可能為熱極生風,反映肝陽化風、筋脈失柔的病機,如高熱驚厥或中風先兆。
長脈的診斷要點
- 脈形:超越三部,直上直下,無曲折之態。
- 脈勢:和緩者為常,弦硬有力者多屬病態。
- 兼脈辨證:
- 長而洪數:多主陽明熱盛。
- 長而沉實:常見於積滯內阻。
- 長兼滑象:痰熱壅滯之徵。
歷代醫家論述
《脈經》提及長脈「過於本位」,強調其空間特徵;李時珍則進一步區分其虛實,認為長而柔軟屬健康,長硬則為病進。清代《診家正眼》補充,長脈需結合其他脈象與症狀綜合判斷,不可單以脈斷病。
長脈的臨床意義重在辨別氣血狀態與邪正關係,其診斷價值在於為辨證提供動態依據,需與望聞問三診合參,方能準確把握病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