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捻轉補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捻轉補瀉是中醫針灸補瀉手法之一,原稱子午補瀉。指針刺中以向左捻轉或向右捻轉來區分補瀉。《標幽賦》:「迎奪右而瀉涼,隨濟左而補暖。」今多以捻轉的幅度、頻率和次數來分別補瀉。以捻轉幅度較小(180°左右)、頻率較慢、次數較少者為補;以捻轉幅度較大(360°以上)、頻率較快、次數較多者為瀉。
捻轉補瀉是根據子午流注學說而來的。子午流注學說認為,十二經脈在十二個時辰中各有一個經脈當令,當令經脈氣血最旺盛,所以針刺時以捻轉向當令經脈的方向為補,以捻轉向非當令經脈的方向為瀉。例如,在子時(23:00-01:00)針刺手太陰肺經時,向左捻轉為補,向右捻轉為瀉;在午時(11:00-13:00)針刺足太陽膀胱經時,向右捻轉為補,向左捻轉為瀉。
捻轉補瀉有以下幾個作用:
- 調節經氣:捻轉可以刺激經脈,使經氣通暢。
- 疏通經絡:捻轉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
- 扶正祛邪:捻轉可以扶正祛邪,使正氣充足,邪氣消除。
- 止痛鎮靜:捻轉可以止痛鎮靜,緩解疼痛和焦慮。
捻轉補瀉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針灸補瀉手法,可以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捻轉補瀉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可盲目使用。
以下是捻轉補瀉的具體操作方法:
- 選擇合適的穴位。
- 消毒皮膚。
- 用三棱針或毫針刺入穴位。
- 捻轉針體。
- 留針或出針。
捻轉補瀉的注意事項:
- 捻轉幅度不宜過大,以免損傷組織。
- 捻轉頻率不宜過快,以免引起不適。
- 捻轉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引起疲勞。
- 捻轉方向要正確,以免起到相反的作用。
捻轉補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針灸補瀉手法,但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