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鳥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鳥戲
鳥戲為傳統中醫導引功法之一,屬「五禽戲」中模仿禽鳥姿態的養生術式。其名最早見於道家典籍《雲笈七簽·導引按摩》,記載具體動作為:「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腳,手輓足距各七,伸縮二臂各七。」透過肢體伸展與呼吸調和,模擬鳥類飛翔、伸頸等動作,以達疏通經絡、調暢氣血之效。
中醫理論基礎
鳥戲的設計契合中醫「形神合一」及「天人相應」思想。其動作主調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因肺主氣、司呼吸,而鳥戲的展臂、昂首等動作能擴張胸廓,促進肺氣宣發;同時,足部翹伸牽動足厥陰肝經,可疏泄肝氣鬱滯。此外,模仿鳥類輕靈之態,亦有助心神寧靜,符合《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養神原則。
歷史淵源與變體
鳥戲的雛形可追溯至先秦時期。《莊子·刻意》提及「熊經鳥申」,漢代《淮南子》亦載「鳥伸」之術,均強調仿生導引對筋骨的舒展作用。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則稱「鴟顧」、「燕飛」等術式,與鳥戲同屬禽類模仿功法。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畫《導引圖》中,更有「鶴□」、「鷂」等圖像,描繪單足獨立、振臂等姿勢,印證此類功法於漢代已趨成熟。後世流派衍生多種鳥戲變體,如華佗五禽戲中的「鳥飛勢」,或結合太極柔勁的「白鶴亮翅」,皆以輕緩伸展為核心。
功法要領
鳥戲動作需把握「鬆而不懈,緊而不僵」原則:
- 展翅式:雙臂平舉如鳥翼,配合吸氣上提,呼氣下按,刺激手三陰三陽經。
- 獨立式:單足站立,另一足虛提,牽動足三陰經,強化平衡與下肢氣血循環。
- 伸頸式:頭頸前探後仰,模仿鳥類伸啄,活動任督二脈,調節頸椎氣機。
此功法透過外動引動內氣,尤其適合氣滯胸悶、肩頸僵直或久坐少動者練習,長期習練可改善肺氣虛弱、肝鬱氣滯等證候。歷代醫家亦視其為「治未病」之法,納入養生防病體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