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尿門無孔」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尿門無孔

尿門無孔為中醫學中之病證名,屬先天畸形之一。此症因胎兒發育異常,導致尿道閉塞,新生兒出生後無法正常排尿。中醫古籍中雖未直接提及「尿門無孔」一詞,然對類似尿道閉塞之症,多歸於「胎疾」或「先天稟賦不足」之範疇,認為與母體妊娠期間氣血失調、經絡壅滯,或胎元受損有關。

從中醫理論而言,尿道屬「溺竅」之一部,與膀胱相連,為水道排泄之要衝。《黃帝內經》提及「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若尿道閉塞,則膀胱氣化失司,水液無從排出,積聚體內,可致「癃閉」之候。臨床上,患兒可見小腹脹滿、啼哭不安,甚則氣逆嘔惡,此乃水濕內停、濁陰不降之象。

傳統中醫對尿道閉塞之治療,早期多以針刺或藥物通利水道,如選用「八正散」等方劑化氣行水。然「尿門無孔」因屬形體結構之異常,古時醫家亦承認「形損難復」,故多建議以「刀圭之術」(即外科手法)開通尿道。明代《外科正宗》即有類似記載,提及以「細鐮導引」之法疏通溺竅,與現代醫學之尿道成形術概念相通。

此症之預後與閉塞程度相關,若及時以手術通暢尿道,輔以中藥調理先天腎氣,可改善患兒體質。然若延誤治療,水毒內攻,恐傷及五臟,尤以腎與三焦為甚,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