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尿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尿血是指血液從小便中排出,尿的顏色由於血液的存在而變淡紅、鮮紅、紅赤,甚至帶有血塊。在《素問》中稱之爲溺血或溲血,《金匱要略》則稱之爲尿血。尿血與血淋的概念不同。尿血通常沒有疼痛感,或者只有輕度脹痛和灼熱感;而血淋則是尿液滴滴滴而痛苦難忍。《丹溪心法·溺血》中提到:"有痛者爲淋,沒有痛者爲溺血",這是區分兩種症狀的關鍵點。

常見症狀

膀胱溼熱尿血:小便短澀帶血,顏色鮮紅或暗紅,可能夾雜着血塊,伴有尿道刺痛或灼熱感,小腹脹滿不舒服,時有發熱,口苦咽乾,舌紅苔薄黃或薄膩,脈數。

肝膽溼熱尿血:小便短赤帶血,同時出現發熱口苦,渴不欲飲,食慾減退腹脹,噁心欲嘔,脅肋疼痛,或身目發黃,舌邊紅,苔黃膩,脈弦數。

心火亢盛尿血:小便帶血深赤伴有灼熱感,面紅咽乾,口舌生瘍,渴喜冷飲,心中煩熱,夜間睡眠不安,舌質紅絳,苔黃,脈洪數。

腎陰虛損尿血:小便帶血鮮紅,同時出現頭暈耳鳴,咽乾,顴紅盜汗,骨蒸潮熱,精神萎靡,虛煩不寐,大便乾結,舌紅苔少,脈細數。

脾腎兩虛尿血:小便帶血淡紅,面色萎黃,神疲肢倦,氣短乏力,頭暈耳鳴,食慾減退,腰腿痠軟,舌淡苔薄白,脈溼緩。

鑑別分析

膀胱溼熱尿血與肝膽溼熱尿血:兩者均爲實熱證,是由於熱邪偏盛迫血妄行所致。膀胱溼熱尿血多是因爲感受溼熱外邪,或過食膏粱厚味,滋生溼熱,溼邪夾熱積於膀胱,氣化失司,所以出現小腹脹滿和尿道灼熱感,全身症狀較輕;肝膽溼熱尿血多是因爲肝膽溼熱內盛,下注膀胱,所以出現發熱口苦、噁心欲嘔、脅肋疼痛,全身症狀較重。前者的治療以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爲主,可以使用小薊飲子;後者的治療以瀉肝清膽、涼血止血爲主,可以使用龍膽瀉肝湯並酌加止血之品。

心火亢盛尿血與腎陰虛損尿血:兩者都屬於熱證,是由於火擾絡脈損傷所致。心火亢盛尿血多是因爲過度勞神,心火獨亢,熱氣傳遞到小腸,灼傷絡脈,所以可見尿色紅赤;腎陰虛損尿血多是因爲陰虛相火妄動,灼傷絡脈,所以尿色爲鮮紅或淡紅。鑑別點在於:前者常伴有心煩不寐、口舌生瘍,治療宜清心瀉火、涼營止血,可以使用導赤散加味;後者常伴有頭暈耳鳴、骨蒸潮熱,治療宜滋陰益腎、安絡止血,可以使用知柏地黃丸加味。

脾腎兩虛尿血:屬於陽氣虛衰的證候,多是因爲脾不統血、腎失封藏所致,所以小便頻數而清長,血色多呈淡紅。在臨床上可以結合脾腎兩虛的兼症進行鑑別。治療宜健脾補腎、益氣固澀,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合無比山藥丸,並酌加止血之品。

此外還有淤血內阻於膀胱,導致血液不循經而出現尿血的情況,其特點是血色紫暗,常夾帶血塊,同時出現排尿不暢,輕度刺痛,小便混濁,還伴有淤血的兼症,治療應根據傷致瘀、氣虛血瘀或寒凝血瘀等不同情況採用活血祛瘀的方法。

臨床上,辨別尿血的顏色對鑑別診斷有一定幫助,如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