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捏結喉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捏結喉法
捏結喉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主要透過手指捏按結喉部位(即喉結周圍區域),以達到宣肺化痰、開竅通氣之效。此法在臨床上常與點天突穴法配合使用,尤其適用於痰厥證候,即因痰濕壅塞導致氣機閉阻、突然昏厥或呼吸不暢之症。
中醫理論基礎
結喉部位屬任脈所過之處,鄰近天突穴(任脈穴位,位於胸骨上窩中央),並與肺系(呼吸道)密切相關。中醫認為,痰濕內阻、氣機不暢時,易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導致胸悶、咳嗽、甚則氣塞昏厥。捏結喉法透過外力刺激,能直接作用於局部經絡,達到以下效果:
- 宣肺化痰:刺激結喉可引發喉部反射性咳嗽,促使痰涎排出,疏通氣道。
- 開竅醒神:對於痰厥所致之昏蒙不醒,捏按結喉可通過經絡傳導,激發氣機運行,助人蘇醒。
- 調暢氣機:結喉部位與肺、胃氣機相連,捏按可調節升降失常之氣滯現象。
操作方法
- 定位:結喉即男性喉結突出處,女性雖無明顯喉結,但可於相同位置(甲狀軟骨處)施術。
- 手法:以拇指與食指、中指輕捏結喉兩側,力度以能誘發輕微咳嗽或喉癢感為宜,不可過度用力以免損傷喉部組織。
- 配合點天突穴:若遇氣塞嚴重者,可先以指尖點按天突穴(胸骨上窩中央凹陷處),待氣機稍通後,再施以捏結喉法,促使痰涎排出。
臨床應用
此法主要用於痰濕壅盛之證,如:
- 痰厥:痰阻氣道所致之突然昏厥、呼吸不暢。
- 咳嗽痰多:痰黏難咯,喉中漉漉有聲者。
- 梅核氣(類似現代醫學之咽異感症):自覺喉中有物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屬氣鬱痰凝者。
古籍記載
清代醫家張錫純於《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痰飲方》中詳述此法:「捏結喉法……其令人喉癢作嗽之力尤速。欲習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結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則得其法矣。然當氣塞不通時,以手點天突穴,其氣即通。捏結喉,必癢嗽吐痰後,其氣乃通。故二法宜相輔並用也。」
此段文字強調捏結喉法之關鍵在於誘發咳嗽反射,並指出與點天突穴協同使用之重要性,體現中醫「通則不痛」、「痰消氣順」之治療原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