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顳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顳顬,中醫名詞。

  1. 鬢骨,在頭側面,耳前上方,眉後方。省稱「顳」。《靈樞.熱病》:「熱病頭痛顳顬目(疒挈脈)痛,善衄,厥熱病也。」
  2. 經外穴名。出《脈經》。在眉毛外端與眼外眥角連線的中點。主治時邪溫病,頭痛眩暈,眼部疾患及面神經麻痹等。沿皮刺0.3-0.5寸。
  3. 經穴別名。出《針灸甲乙經》。即腦空。見該條。

顳顬,又名顳顬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出自《脈經》。

顳顬穴位於人體的頭部,當眉毛外端與眼外眥角連線的中點。

顳顬穴是一個重要的經外穴,具有疏風散熱、清熱明目、通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耳鳴、流鼻血、面神經麻痹等症。

顳顬穴的配伍穴位有:

  • 頭痛、眩暈:顳顬穴配風池穴、合谷穴。
  • 目赤腫痛:顳顬穴配太陽穴、四白穴。
  • 耳鳴、流鼻血:顳顬穴配聽宮穴、迎香穴。
  • 面神經麻痹:顳顬穴配陽白穴、地倉穴。

顳顬穴的刺灸方法:

  • 針刺: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可向前額放散。
  • 艾灸:艾炷灸5-7壯,艾條灸5-10分鐘。

顳顬穴是一個安全、有效的穴位,但在治療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孕婦慎用。
  • 有出血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慎用。
  • 施灸時要注意火候,避免燙傷。

顳顬穴是一個很好的穴位,可以緩解多種頭部、眼部、耳部疾病。但在治療時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現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