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牛膠蒸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牛膠蒸法

牛膠蒸法為中醫外科傳統療法之一,首載於《外科大成》卷一,主要用於瘡口久不癒合、膿液難盡之頑瘡。此法結合熱敷、藥蒸與生肌原理,透過牛膠之黏附性與醋之溫通作用,促進瘡口排膿生新,加速癒合。

操作方法

  1. 製備牛膠貼:取牛皮膠一塊,以清水熬煮至稀稠適中,趁熱均勻塗抹於厚紙上,形成膠層。待其冷卻凝固後,依瘡口大小剪裁成適當塊狀備用。
  2. 熱醋布蒸敷:以濃醋煮沸軟布兩塊,趁熱輪流敷蓋於膠紙表面。當布溫稍降即更換,保持熱力持續滲透,使牛膠藥性隨蒸氣透入瘡口。此過程可促使局部氣血流通,瘡癢膿出。
  3. 藥湯清洗:蒸敷後,取貫眾二兩煎煮濃湯,趁溫熱沖洗瘡口,清除殘留膿液及膠質。貫眾性苦微寒,具清熱解毒、收斂瘡瘍之效,輔助淨化創面。
  4. 生肌收口:洗淨後拭乾瘡面,外貼生肌類膏藥(如太乙膏或玉紅膏),保護創口並促進肉芽生長。每日重複蒸洗一次,直至膿盡瘡斂。

作用機理

  • 牛膠:性味甘平,入肺、肝經,具黏合斂瘡之效。《本草綱目》載其能「黏連皮膜,固護瘡口」,現代認為其膠質可形成保護層,減少外界刺激。
  • 醋蒸:醋性酸溫,能軟堅散結、活血透絡。熱醋布蒸敷可擴張局部絡脈,增強藥物滲透,並刺激瘡口排膿。
  • 貫眾湯:清解餘毒,防止熱毒蘊結,配合蒸法形成「透-清-斂」的治療次第。

適應症
本法治療重點在於「腐去新生」,適用於癰疽潰後久不收口、膿水淋漓之證,尤以氣血虛弱、瘡周皮色黯淡者為宜。然需辨證使用,若瘡面紅腫熱痛明顯屬熱毒熾盛者,當先清熱解毒,非此法所宜。

牛膠蒸法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結合藥性與物理溫熱效應,為傳統外科特色療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