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扭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扭傷,中醫病名。旋轉外力過猛所致的關節損傷。常見於人體諸大關節部位,如肩、腕、膝、踝,以及髖、肘等關節部位。多因突發之外力旋轉度超過各自關節所能承受的範圍而致。證見:局部腫脹青紫,疼痛難忍,功能障礙。診斷應排除骨折或關節脫臼。治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絡。內服可選壯筋養血湯,或用復元活血湯。重在局部外治處理,可選用海桐皮湯熏洗,並以梔乳散之類藥物敷貼。或施以針灸、按摩等療法。

《外科正宗》卷二:“扭傷者,因外力旋轉過度,致使筋骨損傷,局部腫脹青紫,疼痛難忍,功能障礙。”

《醫宗金鑒》卷十三:“扭傷者,因外力旋轉過度,致使筋骨損傷,局部腫脹青紫,疼痛難忍,功能障礙。”

《中醫診斷學》:“扭傷是指由於外力作用使關節突然過度活動或扭轉,造成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肉、韌帶、關節囊、滑膜等)損傷的一種急性外傷。多見於四肢關節,以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多見。”

扭傷的病因多為外力作用,如跌倒、扭傷、撞擊等。當外力作用於關節時,超過了關節所能承受的限度,就會造成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扭傷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局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局部腫脹是由於軟組織損傷後,血液滲出所致。疼痛是由於軟組織損傷後,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所致。功能障礙是由於軟組織損傷後,關節活動受限所致。

扭傷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病史中應注意了解外傷的經過、疼痛的性質、程度和部位,以及關節活動受限的情況。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局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輔助檢查包括X線檢查、超聲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

扭傷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急性期:

(1) 局部冷敷:可用冰袋或冰水袋冷敷於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3-4次。

(2)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可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3) 制動:用繃帶或石膏固定患肢,以減少關節活動,防止損傷加重。

(4) 口服止痛藥: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1. 慢性期:

(1) 理療:如超短波、磁療、電療等。

(2) 按摩: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軟組織的修復。

(3) 運動療法:可以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改善關節的功能。

扭傷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避免外傷。
  2. 注意安全,穿著合適的鞋子,避免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
  3. 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增強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的穩定性。
  4. 在進行劇烈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

扭傷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因此,在出現扭傷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