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紐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紐痛

紐痛為中醫證名,指疼痛如紐結纏繞之狀,屬經筋病症常見症狀之一。此名首見於《靈樞·經筋》,其描述與經筋受邪、氣血壅滯相關,多因外感風寒濕邪,或勞損過度,導致局部筋脈拘急,氣血運行不暢而成。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紐痛與經筋系統密切相關。經筋主束骨利機關,若外邪侵襲,或長期勞作損傷,可使筋脈氣血凝滯,形成紐結樣疼痛。風寒濕邪客於筋絡,則筋脈收引;氣滯血瘀,則局部腫脹硬結,疼痛如紐。此外,肝主筋,若肝血不足或肝氣鬱滯,亦可能影響筋脈濡養,加劇紐痛症狀。

臨床表現
紐痛特徵為患處疼痛纏結,或伴緊束感,按之或有硬結,活動受限。常見於肩頸、腰背或四肢關節周圍,與現代醫學所稱之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肌腱炎有相似之處。其疼痛多呈牽扯性,遇寒加重,得溫稍緩,符合中醫「寒主收引」之特性。

辨證論治

  1. 風寒濕阻:疼痛遇冷加劇,局部緊繃,宜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方如蠲痹湯加減。
  2. 氣滯血瘀:痛處固定,按之硬結,舌質紫暗,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方選身痛逐瘀湯。
  3. 肝血不足:疼痛綿綿,伴筋脈拘急,頭暈目眩,當養血柔筋,方用四物湯合芍藥甘草湯。

外治法可配合針灸,取阿是穴及局部經筋結聚處,或施以推拿、拔罐,以鬆解筋結、疏通氣血。若屬寒證,亦可輔以艾灸溫通經脈。

紐痛之治,重在辨明病因,調理氣血,使筋脈得養,則紐結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