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膿窩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膿窩疥,病名。指疥瘡之繼發感染化膿者。見《瘍科心得集》卷下,證治參見疥瘡及膿疥條。
《瘍科心得集》卷下:
“膿窩疥,疥瘡之毒,久而化膿,成膿窩也。其狀如疥瘡,而色深紅,有膿出,癢甚,搔之則膿出,不搔則不出。治法:用大黃、黃連、黃柏、白礬、苦參、地膚子、當歸、白芷、防風、甘草、荊芥、防風、薄荷、蟬蛻、桑白皮、地榆、赤芍、白芍、甘草、大黃、黃連、黃柏、白礬、苦參、地膚子、當歸、白芷、防風、甘草、荊芥、防風、薄荷、蟬蛻、桑白皮、地榆、赤芍、白芍、甘草,水煎服。外用黃連、黃柏、白礬、苦參、地膚子、當歸、白芷、防風、甘草、荊芥、防風、薄荷、蟬蛻、桑白皮、地榆、赤芍、白芍、甘草,研末,調敷患處。”
《瘍科心得集》是明代醫家張景岳所著的一部外科專著,全書共10卷,收載了張景岳在外科臨床上的經驗,內容豐富,論述精闢,是研究明代外科的重要文獻。
膿窩疥是疥瘡的一種併發症,多由疥瘡繼發感染化膿所致。其臨床表現為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或結節,伴有膿性分泌物,瘙癢劇烈。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為主,可用黃連、黃柏、黃芩、白礬、苦參、地膚子、當歸、白芷、防風、甘草等中藥煎水服用,外用黃連、黃柏、白礬、苦參、地膚子、當歸、白芷、防風、甘草等中藥研末外敷。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